文/鳳凰新聞客戶端榮譽主筆 唐駁虎
核心提要:
1. 俄羅斯作為一個徹底的資源出口國,石油出口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,其中出口到歐洲的原油和成品油占總出口的63%。然而歐洲石油消費的主力國家已經計劃在6個月內停止海運進口俄石油及其精煉產品,這也就意味著,到今年底,俄羅斯將失去歐洲2億噸的石油市場,占年石油出口量的一半、出口收入的近25%。
2. 石油產能是不缺替代的,沒了俄羅斯,歐洲仍然可以從別的地方進口。OPEC的閑置剩余石油產能就有450-650萬桶,再加上美國已經放開對伊朗、委內瑞拉的制裁,俄羅斯出口歐洲的每天400萬桶石油并不難替代。
3. 俄羅斯多出來的石油,就瞄準了世界第一和第二的石油凈進口國:中國和印度。俄烏戰爭爆發后,印度進口的俄羅斯石油猛增,5月俄羅斯已成為印度第二大進口來源國。但綜合多個原因以及國際關系考慮,即使在俄羅斯優惠的情況下,印度也無法完全消化俄羅斯的出口。至于中國,也因為其本身有既有的供應鏈,不太可能完全依賴俄羅斯。
4. 因此,俄羅斯想要為自己的400多萬桶石油找到新買家,困難重重。亞太各國考慮多重因素,不會更多增加進口俄羅斯石油;非洲拉美地區有自己特定的供應渠道,俄羅斯難以擠入。而相比于減少300萬桶石油的出口、出口收入的20%,俄羅斯未來失去的,或許更多。
今天是6月24日,俄烏戰爭第121天。整整四個月前的2月24日,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了進攻。誰也沒想到,“世界第二武裝力量”打成現在這個樣子。
戰場已經不那么重要,以下更重要的內容其實在2月24日當天就應該討論的,現在終于可以以更豐富的數據展開了。
接續上一篇,在分析了世界總體原油產能-供應-油價之后,深入解析同樣令人關注的俄羅斯-歐洲能源角力。
俄羅斯的力量源泉——石油
首先要了解俄羅斯的經濟盤子。近幾年俄羅斯人均GDP在1萬美元量級,1.45億人就是1.45萬億美元。
在疫情前的2019年,俄羅斯年出口原油2.9億噸,價值1200億美元(中質石油7.3桶等于1噸,油價每桶60美元,每噸440美元)。
另外出口煉制的成品油1.2億噸,價值近700億美元(每噸540美元)。出口天然氣(管道加液化)2600億立方,價值近270億美元(每方0.1美元,每千方100美元)。
俄羅斯還出口煤炭2.1億噸,價值170億美元(每噸80美元),煤焦油45億美元。
另外生鐵61億美元、粗鋁47億美元、粗銅41億美元,黃金58億美元、鉑金51億美元、鉆石38億美元。
小麥64億美元,連同其他農產品約100億美元?;?5億美元,原木45億美元。以上這些就是俄羅斯的主要出口產品。
俄年度出口總額4070億美元,幾種能源產品就超過了2400億美元。再加上金屬礦產、農產品等資源類產品, 俄羅斯80%以上的出口都是自然資源類。
俄羅斯在國際分工中完全徹底是一個資源出口國 ,仰賴祖先打下的地盤賣資源過日子,本質上就是一個有核彈的沙特。
最近10年,能源體系創造了俄羅斯出口的60%、GDP的25%,財政收入的45%,而工業只占了12%。能源是俄羅斯內政外交的核心,形容為“國本”都毫不為過了。
其中石油由于是全球商品,賣價比輸送不易的天然氣高得多也便捷得多,是俄羅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,也是俄羅斯的立國之本。
同樣以頂峰2019年為例,當年俄羅斯石油年產量5.73億噸、日產量1168萬桶,占全球12.8% (2020、21年受新冠疫情沖擊減少為5.24、5.34億噸)。
當年俄羅斯出口原油2.86億噸(日570萬桶)、成品油1.26億噸(日255萬桶),總數4.12億噸,占全球總數約12%。這與沙特阿拉伯出口的原油3.66億噸、成品油0.44億噸,并列為世界之冠。
▎ 俄羅斯原油出口構成(2020),歐洲發達國家占48%
歐洲凈進口原油5.28億噸(日1060萬桶)、凈進口成品油0.53億噸(日112萬桶)——歐盟在進口外來成品油的同時,還主要向缺乏煉制能力的非洲出口0.44億噸成品油。
其中來自俄羅斯的原油1.53億噸,成品油1.06億噸,合計2.59億噸(日510萬桶),總占比達44.6%,分量舉足輕重。記住這個數字。
迄今所見,各路媒體甚至專業人士對歐洲進口俄羅斯石油量級的報道,數字都低估不對。因為只關注原油,忽略了分量比例很大的成品油部分。
當然,俄羅斯出口到歐洲的原油和成品油更占到自身總出口的63%。其中原油占比53%,帶有加工附加值的成品油更是超過了88%。
不管怎樣,普京認為、俄羅斯認為、全世界都認為,俄羅斯的能源,是歐洲的命門。俄羅斯有取之不盡的能源,歐洲離不開俄羅斯的能源。
是這樣嗎?讀一讀石油史就知道,這50年來各國的石油經濟經歷了多少次翻轉。正所謂打蛇打七寸。制裁俄羅斯,對能源領域尤其是石油下手自然是重中之重。
歐洲石油替代性挑戰
6月2日,歐盟通過了對俄羅斯的第六輪制裁方案。計劃在6個月內停止海運進口俄羅斯石油及其精煉產品,但暫時豁免Druzhba(德魯日巴、“友誼”)管道接收的部分。
為什么要豁免管道部分呢?因為捷克、斯洛伐克、匈牙利三國是內陸國,沒有海港,不能通過油輪運輸石油,目前只能依靠蘇聯時期建的Druzhba輸油管道。
過去幾年,該管道原油運量保持在每天近100萬桶,其中三分之二運往北線的波蘭和德國,另外三分之一運往南線的斯匈捷等中東歐國家。
斯洛伐克80%的石油來自俄羅斯,匈牙利60%的石油和85%的天然氣來自俄羅斯。 禁運這幾個國家就不要生活了,所以只能豁免這30萬桶。
▎斯洛伐克石油進口來源可視化
而德國和波蘭,這兩個進口消費俄羅斯石油最多的國家,已承諾年底前全面停止進口俄羅斯石油。8300萬人口的德國是歐洲經濟的中心,也是歐洲實際消費石油最多的國家。
至于歐洲進口石油最多、進口俄羅斯石油也排第二的荷蘭,實際上是承擔歐洲煉化中心的角色,為歐洲乃至非洲各國提供成品油。因為這里是世界最大石油公司荷蘭皇家-殼牌集團的總部。
▎ 歐洲2021年石油進口量(單位為每日百萬桶),黃色為俄羅斯部分,豁免的斯匈捷三國部分為紅色
整個歐洲的石油消費量為每日1480萬桶,只有挪威、丹麥和英國等少數國家在北海,意大利在地中海采掘石油,日產量310萬桶,剩下1170萬桶需要進口。
其中俄羅斯原油和成品油大致在500萬桶規模(年2.6億噸),進口占比45%,總消費占比1/3。另外需要指出,統計范圍的歐洲并不都是歐盟國家。
▎ 德國石油進口來源可視化
具體來說,挪威未加入歐盟,但卻是油氣出口國和歐洲主要油氣來源。除此之外,體量很大、8400萬人口的土耳其也不是歐盟國家,未加入對俄制裁。
但土耳其的石油消費量每日不到100萬桶,只占整個歐洲的6.75%,其中來自俄羅斯的平均30萬桶占比30%,年約1500萬噸,規模影響不大。
▎ 但除了中東歐國家,西歐南歐各國對俄石油依賴度不高,圖為英法西意四國的石油進口來源可視化
再加上豁免的幾個東歐國家,“友誼”管道大約涉及35萬桶俄羅斯石油供應(匈牙利10萬桶、捷克10萬桶、斯洛伐克15萬桶)。
歐洲石油消費的主力,還是德英法意西這五國。脫歐的英國已經在4月和美國宣布不再購買俄羅斯石油,這下是西方國家的共同行動了。
這也是歐盟首次針對俄羅斯關鍵能源收入進行制裁。
預計到2023年初,歐洲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將減少80%以上 ,從500萬桶減少400多萬桶,只剩土耳其和東南歐的60萬桶。
那么關鍵問題來了, 如果歐洲總體上不再購買俄羅斯石油,那么誰來填補歐洲的這400多萬桶供應缺口 (按2019年需求計算)?
有人說,這個世界上根本找不到這個規模的替代,歐洲是老壽星吃砒霜自尋死路。這話就說得太滿了,近乎胡說八道。
美國留了一手
因為OPEC(石油輸出國組織)的閑置剩余產能就有450~650萬桶:伊朗150~200萬桶,委內瑞拉50~200萬桶,其他至少也有250萬桶。
2017年伊朗原油日產量450萬桶,出口250萬桶;自煉成品油200萬桶,其中國內消費170萬桶,另出口30萬桶,合計就是280萬桶的總出口量。
在美國川普政府重啟制裁之后,伊朗原油產量依次跌到2019年的300萬桶、2020年的270萬桶,2021年疊加疫情一度下降到200萬桶,是兩伊戰爭結束以來的30年最低水平。
到2021年底2022年初,伊朗的原油產量為每天250萬桶、出口70萬桶。美國解除對伊朗的制裁,伊朗的原油產量將很快恢復到400萬桶,為國際市場新增150萬桶供應量。
▎ 伊朗(藍)、伊拉克(紅)、委內瑞拉(赭)圍繞400萬桶的石油產量波折,也是能源輸出國的國運波峰波谷
另外一個遭受美國制裁的國家是委內瑞拉。產量從2014年的260萬桶直線跳水到2020年的不足50萬桶。這部分是因為美國制裁,還有一個因素是美國實現了石油自給,不再需要豁免委內瑞拉的原油。
美國解除對委內瑞拉的制裁,國際市場也能很快恢復50甚至200萬桶供應。現在美國已經實質放開對伊朗、委內瑞拉的制裁,讓他們賣到歐洲,只是不公開宣布而已。
另外,沙特、阿聯酋、伊拉克、科威特這四個OPEC主力國家也各有100、50、40、30萬桶的剩余產能。
OPEC+本輪限產協議9月到期,到時歐洲正式不再購買俄羅斯石油,OPEC國家們自然要愉快地分食俄羅斯的份額。
所以, 俄羅斯出口歐洲的每年2億噸、每天400萬桶并不難替代 ,伊朗150萬桶、委內瑞拉50萬桶、沙阿伊200萬桶就湊齊了。
如果伊朗、委內瑞拉產能充分恢復,還能再釋放出50+150=200萬桶產能。
▎ 伊朗一直是近幾年全球被禁錮的最大石油產能,現在正好放出來供應歐洲
這個世界上,石油產能是不缺替代的。原油是大宗商品,在全球范圍內也流動快捷靈活?,F在美歐石油公司已經恢復在委內瑞拉經營,伊朗也已經開始恢復對歐洲的石油出口。
既然有新油氣供應者站出來填補因俄羅斯被踢走而造成的缺口。這就意味著,到今年底俄羅斯將失去歐洲2億噸的石油市場,占到年石油出口量的一半、出口收入的近25%。
▎ 俄羅斯2021年原油出口結構與禁運情況(俄衛星通訊社)
由伊朗和委內瑞拉來替代俄羅斯向歐洲出口石油,不僅具備充分能力,意愿也非常強烈 ,是標準的“死道友不死貧道”。畢竟,石油出口也是這兩個國家的生命線啊。
那么,人們自然要問,美國這不就是“按下葫蘆浮起瓢”嗎?不讓俄羅斯賣,讓伊朗和委內瑞拉來賺錢?是的,對美國來說,這是兩害相權取其輕。
伊朗和委內瑞拉在先前能夠大賣石油的時候,也沒對西方造成多大威脅,畢竟實力有限。俄羅斯可不一樣。
何況美國對伊朗也留了后手——放手支持沙特和以色列打壓伊朗,實現風險對沖。這在上一篇已經詳細講過了。
俄羅斯石油替代性挑戰
那么,替代性挑戰來到了俄羅斯的石油出口這一邊。找誰來消化這每年2億噸、每天400萬桶的石油?
無論是規模體量還是外交關系,俄羅斯都瞄上了世界第一和第二的石油凈進口國——中國(1000萬桶)和印度(440萬桶)。先說這個出乎意料的第二名——印度。
是的,14億人口的印度雖然經濟蹣跚發展,但時至今日,以它龐大的體量也已經來到世界石油消費第三的位置——每日近500萬桶、中國的1/3。
雖然與美國的1900萬桶和中國的1400萬桶仍有很大差距,但由于自產石油只有60萬桶而且不斷衰竭,因此印度就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石油凈進口國。
折算成年量,就是每年需進口超過2億噸原油,其中2/3來自緊鄰的中東。畢竟從波斯灣到印度最西端的古吉拉特邦只有2000多公里,航運費用很省。
印度比較出乎意料“爭氣”的一點,就是自有的煉化產能不僅能夠滿足本國的2.4億噸成品油需求,每年還能略有盈余,凈出口中東和非洲約500萬噸(每天10~15萬桶)。
這些煉化產能相當大一部分是屬于亞洲首富、印度最大的工業集團——安巴尼的信實工業所有。這也是為何莫迪老家古吉拉特邦被譽為“印度廣東”的秘訣。
在傳統上,印度雖然是俄羅斯的重要合作伙伴,但采購俄羅斯石油卻很少。
2019、2020年采購俄羅斯的原油加成品油都只有390萬噸,相當于每天1萬多噸、7.5萬桶,占比僅1.7%。
▎ 2020年印度石油進出口情況
俄烏戰爭爆發后,印度進口的俄羅斯石油從2月的0噸,3/4/5月分別猛增至43/101/336萬噸(約10/25/80萬桶/日),6月預計將是日均90萬桶。
5月俄羅斯已超過沙特和阿聯酋,成為印度第二大進口來源國 ,占總進口比例約16%,僅次于伊拉克的22%。
另外初步統計,5月印度原油總進口創下2145萬噸(約508萬桶/日)的歷史新高。
▎ 信實工業的老板穆克什·安巴尼(Mukesh Ambani)。2021年信實工業總營收約630億美元,凈利潤約70億美元(折合人民幣446億)。穆克什·安巴尼手握信實一半股權,多次問鼎亞洲首富寶座
為什么印度突然買了那么多俄羅斯石油?自然是俄羅斯給了大優惠折扣。
俄羅斯為了出售石油而被迫給予的平均折扣已從3月的20美元增加到35美元。其中給予印度的是40美元。
各國互聯網上紛紛掀起一股——印度人趁機占便宜、當二手販子的議論。印度趁機購買俄羅斯低價石油也受到西方國家的猛烈抨擊,美國連續警告印度“差不多得了”。
那么,印度能夠全部消化2億噸俄羅斯石油嗎?這意味著印度要把中東和世界各地的進口和自身的煉化全部停掉,完全轉向采購俄羅斯原油和成品油。而這顯然是不可能的。
綜合進口多元調油考慮、運輸船期、與中東已有的中長期合約,以及國際關系考慮,即使在俄羅斯優惠的情況下,印度進口量穩定達到每日100萬桶、一年5000萬噸也就差不多了。
另外,印度的煉化產能也就是每天500萬桶出頭。為了煉便宜俄油倒手就大舉投資擴能,這存在風險,西方也肯定會實施二次制裁。
▎ 復雜的石油化工產業,單靠印度人自己是不可能玩得轉的。必須高度依賴歐美設備和人才
印度是可以在美俄之間騎墻,左右逢源賺一點錢(每天100萬桶優惠40美元是4000萬美元,每月12億),但完全“混不吝” (北京方言:什么都不在乎) 那是不可能的。它沒有這個實力。
南方鄰國“契丹”
至于俄羅斯的南方鄰國“契丹”(китай),每年超過5億噸、每日超1000萬桶的龐大進口需求,超過了全球石油貿易的26%,不是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滿足的。
那是要全世界來供應的。名列前兩位的就是沙特和俄羅斯。
近幾年按周或月排名,這兩家在首位交叉變化,沙特居首位的時間更多一些。但沙特和俄羅斯的比例也就各15~17%左右。
排第三位的是占比約10%的伊拉克,因為伊拉克供應的油價相對較便宜。還有并非世界主要石油出口國,但卻有長期穩定合作關系的阿曼、安哥拉、巴西。
▎ 2020年進口原油來源國前12名,往后13~15名分別是剛果布925、卡塔爾620、英國590萬噸??偭窟_5.42億噸是頂峰
而中東主要油氣出口國阿聯酋、科威特、卡塔爾也參與供應,但占比相對較低。因為這幾個國家的油質較好也較貴,不過差額每噸一般也就在200元左右。
南方鄰國的油氣供應者還包括了非主流出口國馬來西亞、哥倫比亞、利比亞、剛果布,以及身為發達國家的挪威、英國、美國等。
▎ 2021年各來源國石油進口量占比,全年進口總量5.13億噸回落較多。因為2020年多國煉化嚴重停工減產加上油價便宜,疫情清零的中國承擔了為多國煉油出口的任務
除了以上16個主要國家,剩下的“長尾”還包括了來自30多個國家的供應。這才湊齊了每天超過1000萬桶、全球最大單一進口國的需求。
最近兩年俄羅斯平均是每天有165萬桶、每月有680萬噸、每年有8160萬噸原油另300萬噸成品油出口到南方鄰國, 這也是俄羅斯原油出口最多的單一國家。
但是雖然現在俄羅斯原油也對南方鄰國打折促銷,但鄰國進口俄羅斯原油的數量增加不多。前4個月平均只有640萬噸,只有去年同期的92.5%。
而最新公布的5月份增加到842萬噸,折合每天200萬桶。在整體原油進口占比中達到18.4%。當然,價格相對其他國家總均價每噸5040元是打了13%的折扣,折合桶油價約90美元。
實際上這新增部分主要是部分民營煉廠以臨時合同在采買,國有油化公司都保持著非常審慎的態度。南方鄰國的考慮也要比愣頭青賺快錢的印度復雜得多。
首先世界第一進口國必須秉承資源多元化的戰略,切實保障油氣穩定供應,來自俄羅斯的石油不可能在短期內激增,長期來看也不會占比過高。
另外,俄羅斯兩條原油管道的輸送能力是每年3000萬噸,每月250萬噸,每天約60萬桶。而因為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和遠東的油氣田近年來才開始開發,產量有限。
海運部分的增長也有限。俄羅斯遠東的海參崴-納霍德卡原油出口港的最大出口能力只有100萬桶。其他烏拉爾-西西伯利亞的原油就得至少從黑海的新羅西斯克港起運了。
其實,所有的石油進口國目前都有既有的供應鏈(長期協議合同),不太可能完全拋棄原有的供應渠道,把能源安全都放到俄羅斯一個籃子里。
基于海運船只的不確定性、國際考慮、單一進口國風險、制裁風險等問題,世界石油最重要進口區域——亞太各國進口更多俄羅斯石油的概率并不大。
至于非洲和拉美,這兩個地區由于缺乏煉化能力,每年正常情況需要進口發達國家煉制的近8000萬噸成品油。但成品油更接近于工業品,有特定的銷售和終端渠道。
非洲拉美的成品油供應,基本掌握在殼牌、BP和??松梨诘葰W美石油巨頭手里。俄羅斯出口比重很大的成品油,想要擠入非洲拉美國家市場極為困難。
另外不要忘了,在聯合國大會的投票中,拉美非洲諸多發展中國家都對俄羅斯投下了反對票。
縱觀全球石油進口市場,在世界石油第二大進口區域歐洲宣布主動拒絕俄羅斯石油之后,這400多萬桶石油將難以找到新的買家,因為量實在是太大了。
說到底,這場對抗的本質就是,美歐的牌就是放出伊朗和委內瑞拉的400萬桶禁錮產能。而俄羅斯想要為自己的400多萬桶產能找新買家,則困難重重。
目前看來,印度消化100萬桶,其他國家消化50萬桶就差不多了是極限了。這意味著到今年底明年初,俄羅斯的石油出口量會減少300萬桶,每年1.5億噸石油。
那么,俄羅斯未來的損失就僅僅是減少300萬桶石油出口,出口收入的20%嗎?呵呵,那是想得太好了。